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论地铁建筑设计的地域特色
作者:张嘉秋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6 20:28:46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admin

夫斯基站犹如这位大诗人的纪念厅,用高强度不锈钢筑成轻巧的列拱,地面铺白色大理石,用红色大理石镶边,中间有一条紫红色的大理石通道纵贯候车厅,犹如庄重的红色地毯,直抵候车厅尽头诗人的半身像。巧妙地将地域文化与时代特点相融合,使其成为莫斯科的象征。

  里斯本地铁的历史不长、规模不大,只有两条线路,总长19公里,其中17公里为地下路段。但其地铁的公共艺术却非常有特色,几乎全是各种壁面瓷砖艺术品,间或一些陶瓷雕塑创作,在地铁公共艺术领域里,享有极高的声誉。里斯本的地铁公共艺术之所以出名,除了参与设计的艺术家的杰出作品,更因为其忠实地反映了这个城市非常独特的文化传统—陶瓷艺术。

  以上典型案例说明地域文化是地铁建筑设计中不可忽视的因素, 是设计师在设计中应予以重视的问题。

  结语

  勒·柯布西耶在《走向新建筑》中说:“建筑设计的起点是问题的发现,终点是一种直指人心的境界。” 中国地铁发展日益成熟,在城市设计主旨思想的指导下,也逐步形成了地铁建筑艺术。我国的几大城市在建和已建的地铁工程中,也都把城市文化以及人文文化融入地铁建筑之中。地铁的“城市动脉”和“城市文化”的特征将会越来越显著,倡导北京地铁设计的地域特色,不再是遥不可及而是指日可待的。

  参考文献:

  ①布正伟:《自在生成论》,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哈尔滨,1999。

  ②韩冬青:“建筑形态建构方式的比较和探索”,《新建筑》,1994.3。

  ③郑曙:“绿色设计之路——室内设计面向未来的唯一选择”,《建筑创作》,2002.10。

  ④杨子宝:《世界经典捷运建筑》,木马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台北,2004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