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工程,项目,工程管理,项目管理,国际工程,项目经理,房地产,融资,可行性研究,总承包,信息化,代建制,招投标,设计管理,进度,成本,风险,质量,概预算,造价,合同管理,施工组织,监理,工程咨询,保险,劳务,FIDIC,索赔,BOT,PPP,PMC 中国工程管理网,关注工程的策划,建设与运营。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  
组织编写地铁前期技术文件的思考
作者:邱光宇  文章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13/7/15 21:04:49  文章录入:web13741  责任编辑:web13741

关系上,投资应服从功能需要;另一方面,在保证功能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地节约投资.还应注意节约运营成本、节约能源,实现功能、安全、投资与运营成本的最佳效益组合,实现地铁的可持续发展。

  在处理财务评价中,最难的是运营的盈亏问题,也是决策者最关心的问题。地铁既然不是完全的市场经营项目,也不是完全的非经营项目,因此要承认它有体制性亏损的一面。笔者认为,以近期目标年为界限,一条线路应在近期目标年内达到运营的收支平衡,即不包括折旧与还贷,实现简单再生产。如10年内达不到简单的收支平衡,该项目应暂缓上马。

  3 关于总体设计

  总体设计在国家的建设程序中,不作为一个阶段。它介于“可研”与“初设”之间。我们在组织编制中,把它列为方案设计阶段,是“可研”的深化与扩展,是初步设计中方案设计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方案的比选与优化、系统的集成与整合、资源的合理配置。

  运营与安全方面,主要是客流分析、行车组织、服务要求与设置、安全要求和目标。线路、土建与轨道工程方面,主要是稳定线位、站位,确定站型、流程、各部控制尺寸。设备系统方面,主要是确定标准、能力、选型、各系统间的相互关系。投资与筹划方面,主要是核算投资、筹集资金、工程筹划、制定招标方案与工程管理方案。从总体的角度,对运营、设备、土建三大方面,在本系统集成整合的基础上,再次进行全系统的整合。

  在总体设计中,首先是规模的确定。规范规定,设计运输能力,应满足预测的远期单向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的需要。沈阳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近22. 0 km ,17个区间,每天运行时间为18h,按规范确定的原则,全线全日出现设计运量的时间仅为一天的1:(17x18),即1/306。全线全系统均按此客流最配置设备和设施。车站建筑按上述客流还要乘以1.1~1.4的系数,设备容量的配置也要乘以大于1.0的系数,这样势必造成大量的设备闲置,利用率低下。如车辆实载率,全日基本不超过50%,加之30年后客流预测的不确定性,普遍偏大,其结果是增加了投资,加大了运营成本,这是地铁企业效益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设计运量应以数量级的指标控制为宜,要兼顾全日客流量。

  其次是设备、设施的可靠度的确定。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绝大多数设备的制造水平大大提高,故障率和返修率大大下降,可靠性和质量有明显的提高,智能化程度有很大提高,但各专业规定的安全度没有明显的调整。如供电工程,各地电网的质量和保障率有很大改善,大范围停电概率很小,如果突发大面积停电,不但是地铁.可能半个城市或整个城市都要瘫痪,那时地铁一家的保障已经不起作用。目前规范确定的备份额过大,特别是热备份,这样势必造成设备配置容量过大,出现不小的无功消耗,增大了企业的无功成本。如许多城市的用电量长时期不超过装机容量的30。

  第三是对有些标准不宜定得过死,应该有一个范围。除设计客运量外,如列车阻塞工况下隧道通风量,规定按风速不小于2 m/s计算。这个数据在事故发生时,是很难测定的数据,何况发生阻塞时情况错综复杂,但在设计阶段,它是一个否定性指标,对它的控制将会导致设备或设施发生数量级的变化。

  第四是确保“可研报告”的指标得到有效的贯彻。设计包括总体设计和初步设计,均侧重工程方案设计,不包括经济分析和评价。这样容易偏重投资分析,忽视运营成本分析。设计选型及定货是否节能、免维护或少维护,使用寿命的长短、操作的难易,将直接影响运营成本。但在设计文件中缺少全面分析与综合比较,造成设计与“可研”脱节,“可研”的经济分析与评估,特别是财务分析成为未知数。建议在设计文件中加大这部分内容,包括财务分析的内容,确保“可研”、“设计”、“运营”相一致。

  以上是笔者在工作中的粗浅体会,有些观点可能违背常理,有不当之处请指教。

  参考文献

  [1]邱光宇.轨道交通建设中有关问题的思考[J].地铁与轻轨,2001(2):15.

  [2]施仲衡.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J].都市快轨 交通,2004(2):12一14.

  [3]常建福,梁成文.沈阳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规划[j].地铁与轻执,2001(4):6.

  [4]施仲衡.王策民.六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可行性研究[j].地铁与轻轨,1998(4);2

上一页  [1] [2] 

打印本文 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关闭窗口